北京法莎莉服装厂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行业知识 >> 面料知识

中国何时不再靠加工服装“换波音”

作者: 时间:2010-09-20 02:15:56 阅读:

  “一顶标有‘中国制造’的帽子,中国人卖给美国人1美元,但美国人卖给美国人25美元;一件中国制造的羊毛衫,在今年秋季广交会卖给美国商人的甩卖价0.8美元,而到了美国贴牌后的售价上百美元。我们出口的坯布、服装都是数以吨计,而进口的纤维人工肾、神经导管的价格却按克算。”上海纺织控股(集团)公司董事长肖贵玉的话透出许多无奈和担忧。

  中国纺织服装业作为“世界纺织服装工厂”,一直面临窘境,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说的:“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,破坏了环境,又背负了倾销的恶名,后还没赚到多少钱。”

  也许这就是中国服装业的现状,用肖贵玉的话说就是:“中国服装产品的尴尬在于:在品牌端你没有话语权,在技术端你又说不上话,后发现,你只能在这产业链的前后两端之间苦苦挣扎,挣一些血汗钱。”品牌是别人的,设计是别人的,技术是别人的,纤维材料是别人的,市场渠道也是别人的,中国生产商更像一个赤贫的打工者,或是给他人作嫁衣的侍者,再不然就是含辛茹苦把别人的孩子养大养胖的保姆。

  我国生产附加值极高的世界衬衣的情况如此,而那些被媒体广泛例举的用来“换波音”的非衬衣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。

  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,要想不再为别人“打工”,看别人脸色行事,必须转变出口方式,抛弃低价竞争的传统贸易模式,做别人没有的创新的产品。

  从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,2005年前8个月,中国服装出口保持平稳增长,其中针织服装、梭织服装的出口单价分别提高了17.2%和6%;作为服装出口的两个主要大类,出口单价上升表明中国服装出口已渐渐走出“量增价跌”的死胡同。

文章TAG:中国何时不再靠加工服装“换波音”